重点任务 |
主要指标 |
完成时间 |
平台建设工程 |
1.对接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信息。完善集团信息收集、处理机制,确保集团信息时效性。 |
5月 |
2.整合集团人力资源数据。对接韶关市数字化就业供需平台,提升留韶率。 |
6月 |
3.推动集团网站建设,建成集团宣传阵地。 |
7月 |
强基固本工程 |
4.召开韶关职业教育集团届中调整暨2021年工作部署会议。进一步健全集团运行机制体制、完善集团规章制度。 |
4月 |
5.立足韶关增加集团成员数量。围绕韶关市战略发展布局,依托韶钢、华南装备园等龙头企业和行业平台,力使集团本地成员突破100家。 |
12月 |
6.面向全省吸纳大中型企业100家。扩大集团辐射范围,服务粤港澳大湾区。 |
12月 |
7.丰富集团成员类型。将政府单位、行业协会、技工学校、社会教育资源在集团中的占比提升至20%,进一步优化集团内部结构。 |
12月 |
推进产融工程 |
8.助力韶关招商引资、人才引进。协办韶关市举办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签约仪式,在韶开展大数据相关“订单班”人才培养,人数达100人以上。 |
4月 |
9.协助韶钢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。发挥集团集群优势,启动职工培训基地建设,参与韶钢技能中心建设,为韶关产业聚集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。 |
9月 |
10.助力韶关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。建立政策、资金、制度等全方位保障机制,结合企业需求,整合集团各类成员资源,建设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专业化实训基地在内的3个以上实习实训基地,探索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,将企业资源有效介入人才培养环节,提升留韶率,为韶关市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做好人才储备。 |
12月 |
11.规划建设产业学院。联合中高职院校、技工院校在智能制造、大数据及软件信息服务业等领域共建3个以上产业学院,助力韶关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 |
12月 |
提升服务工程 |
12.加强中职院校专业建设。根据行业需求,配合集团中职院校专业调整,组建各类专家评审团,帮助中职院校完善专业建设,提升办学实力。 |
3月 |
13.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。在集团内初步构建起中高本衔接的职业教育贯通体系,不断优化集团内职业学校专业结构,增强集团内职业学校办学活力。 |
12月 |
14.每季度组织一次集团研讨论坛。完善集团准入、活动执行相关制度保障,组建各类指导委员会,轮流召开集团研讨论坛,及时了解行业需求,调整人才培养计划。 |
12月 |
15.助力乡村振兴。以推进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为抓手,发挥集团人才、技术、市场等资源,主动服务全市1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,参与“一县一园”、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镇一业”工程建设。 |
12月 |